星雨考试网带你了解公务员报考指南 ,希望本文能帮到你。
- 1、公务员考试报考里的详细信息怎么填写?
- 2、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报考误区及建议有哪些?
- 3、省考公务员报考条件
星雨考试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关于 [] 一些相关资讯,欢迎阅读!
公务员考试报考里的详细信息怎么填写?

公务员考试报考里的详细信息填写列子如下:
在登陆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系统进行正式报名前,考生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填写详细信息,详细信息关系到审核环节,故填写要准确,真实。很多考生在填写详细信息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麻烦,不知道如何填写,导致效率慢或者不能成功保存,在这里,专家将手把手教考生如何填写详细信息。
1、考生类别
请仔细阅读《报考指南》,确定自己的考生类别。“考生类别”这里不是指考生要参加的公务员类别,而是指当前的身份状态。比如你现在在私企工作,那就应该选填私营企业人员,你现在是在职公务员,还想再考公务员,那就选填公务员。
2、考试所在地
考试所在地是报考人员选择参加公共科目笔试的地点。如果此信息填写错误,还有补救的机会。考生可点击右侧“修改考试地点”进行考试地点修改。
3、专业类别
很多考生对自己的专业类别不是很清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本硕学历,选择相应专业大类,不能确定的填写其他。
4、所学专业
所学专业填写严格按照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上的字样填写。
5、学历、学位
学历学位自己最高学历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为准。
6、人事档案存放单位
自己的档案放在哪里就写哪里,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档案一般是在学校,如果是已经参加工作人员,档案一般在所服务的单位。
7、政治面貌、入党(团)的时间
政治面貌及入党(团)的时间以证件为准。预备党员请选择中共党员。
8、外语水平
包括CET、TOFEL、IELTS等。
9、计算机水平
按照国家或相关省市颁发的技能证书填写。
10、基层工作经历
如果基层工作经验,请注意勾选
这里,并如实填写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年限。所谓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具有在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人员,在地(市)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具体请考生参照公告以及《报考指南》的说明。
11、其他
学习经历、实习经历、工作经历 、奖惩情况按照自身情况如实填写,没有则填写“无”。经历类一般要从最近的写起,比如先写大学阶段,再写高中阶段等。奖惩一般从最大的奖励开始写。
12、备注
一般填写在大学期间参加的社团以及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团体活动。
注意:实习经历、工作经历、奖惩情况、既往病史、备注等项目,如果确实没有不要空着,请填写“无”。
另外,对于研究生,还需要填写毕业论文:
最后,填写完毕点保存,如果提交不上,就证明有错误的地方,在错误的位置页面上会有提示,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仔细研究后再填写。
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报考误区及建议有哪些?
误区一:报考只因就业压力,不管什么职位只要考上就好
【误区】很多考生报考公务员只是为了就业压力、工作环境不好等因素,简单的就把考公务员作为救命稻草一样仅仅抓住不放,这种想法本身就是有误的。因此,许多考生在报考的时候对报考职位不作深入了解,被录取后发现离家太远、工作太累等等诸多问题。
【对策】提醒考生在选报时要慎重考虑,理性对待,不能盲目进行选择。
误区二:盲目跟风或热衷于报考“没有专业限制”职位
【误区】很多考生在报名的时候,没有仔细权衡自己的优、略势,谨慎报考,而是仓促的决定自己的报考职位,或者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放弃了对自己人生中谨慎的一次主动的把握,可能直接导致公务员考试失利。
【对策】建议考生不要走极端,都去报名那些没有专业限制的专业,据往年报考数据分析热门职位都对专业、学历和基层工作经验方面要求较低,很多考生都填报这样的职位,这样就造成了职位填报的拥堵,大家看到的是大报考热门岗位,致使某些岗位无人问津,导致比例严重失调。
考生一定要对自我进行全方位的定位,了解自身情况,对症下药。可以清楚的在一张纸上写明自己的专业、学历、特长、适应能力等等情况,看起来一目了然,根据所分析的情况,在填报职位的变数中找到一个基准点,在填报过程中,关注不同时段你所报考的职位变数,竞争比例怎么变化,有什么样的趋向,对所填报的职位有一个规划。要审时度势,不能盲从,更不能随便报考。
误区三:报考招录人数相对较多的职位成功率高
【误区】很多考生在报考的时候会倾向于选择招录人数相对较多的职位,认为这种职位的录取率会相对较高。
【对策】招考的人数多,但是报考的人数同样也会很多,报考的人数平均到招考的人数比例,它实际上跟几百个考生竞争一个岗位是一样的。报考招录人数相对较多的职位成功率不一定高。
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的竞争对手也是这样想的。所以考生在报考的时候,不要单一的考虑报考人数,还要综合全面的考虑报考的职位。
误区四:有工作经验的社会在职人员报考优势较应届生更大
【误区】在职人员有一定优势,因此录取几率会高于应届生。
【对策】要全面分析在职人员和应届生各自的优劣势,理性报考。首页,在职人员有一定的优势是因为有很多职位是要求有相关几年工作经验的,这就为社会在职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平台,但是也不能忽视在职人员自身的劣势。在职人员的年龄、心理和各种生活压力都相对来说比较大而且工作、家庭等琐碎事情占据了生活的全部。双重因素也会导致在职人员信心受挫,备考失利。
误区五:不懂学历高于职位要求的人员能否报考
【误区】很多考生研究生已经毕业,并取得了硕士学位,但是在报考过程中看到报考要求为本科学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报考。
【对策】学历高于职位要求的人员可以报考该职位。如,职位要求“本科”,是指本科及其学历人员都可报考。报考职位有学位要求的,考生应当具有相应学位或更高学位。
但是,建议考生报考时应该坚持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根据自己的学历、政治面貌及基层工作经验,就近选择自己的相应追平的职位,例如硕士学位的考生尽量选择符合自己的学历要求的职位,这样竞争率会相对低一些。
省考公务员报考条件
一般情况而言,公务员报名资格需符合以下规定,
具体报名资格,以你所报考省份所报考岗位要求为准,以下信息作为参考:
一、不得报考公务员的情形
《公务员法》第24条规定,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曾被开除公职的;(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二、报考公务员的普适性条件
《公务员法》第11条规定,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年满十八周岁;(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四)具有良好的品行;(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报考公务员的选择性条件
《公务员法 》第23条规定,报考公务员,除应当具备本法第11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四、报考公务员的详细具体要求
(1)是《公务员法 》规定的报考公务员的基本资格条件,而无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地方省(区、市)公务员考试,都会在当年的招考公告中有更为详细、更为具体的报考条件说明,包括了《公务员法》中未细致规定的条件。
因此,报考公务员的考生务必要仔细阅读招考公告,详细了解当年的招考政策。
(2)国家公务员局和有些省份的公务员局会与招考公告同时发布相应的《报考指南》。该报考指南更为具体地回答了大部分考生存有疑问的资格资质、报考政策和报考技术问题,务必要认真查看。
国考每年都会发布官方的报考指南,山东、湖北等地也会发布官方的报考指南。
五、招考职位专业要求的匹配性
1、专业分类问题
(1)很多考生在报名时,对自己所学专业是否符合招考职位的专业要求存在疑问,这主要集中在一些所学专业较为冷门的考生身上。判断自己所学专业是否符合招考职位的专业要求,需要查看专业分类目录。
(2)然而,需要说明的是,专业分类是个令所有报考者头疼的问题,国考与各地省考在招考时适用的专业分类并不完全统一。首先,国考没有发布统一的专业目录,通常认为参照的是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分类指导目录.
(3)其次,部分省份探索性的发布了本省的公务员考试专业分类目录,而其他省份有的明确说明是参考教育部发布的目录,有的则直接不提专业分类这回事。
(4)所以,考生在报名时对专业要求有任何疑问的,建议直接拨打招考单位的联系电话咨询。
信息作为参考,具体报名资格,以你所报考省份所报考岗位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