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区域经济学考研哪个学校比较好
- 2、重庆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星雨考试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关于 [] 一些相关资讯,欢迎阅读!
在学术探索的浩瀚星海中,区域经济学考研如同一座灯塔,引领着无数学子深入经济的地域肌理,探寻发展与均衡的奥秘。这不仅仅是一场知识的考验,更是对未来职业道路的一次深刻规划。区域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它融合了地理、经济、政策等多维度视角,旨在解析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外部影响,为政府决策、企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考研之路,虽充满挑战,却也满载机遇,是每一位有志于在经济领域深耕细作者的必经之路。
一、区域经济学的魅力所在区域经济学之所以吸引众多考研学子的目光,首要在于其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它不仅深入剖析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如新经济地理学、增长极理论等,还紧密结合现实案例,探讨如何在特定地域背景下实施有效的经济政策。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得区域经济学的学习既富有深度,又极具应用价值。此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日益凸显,对区域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长。无论是政府机构、研究机构,还是跨国企业、咨询公司,都迫切需要具备区域经济学素养的专业人士,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区域经济问题,为制定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
二、考研准备策略面对区域经济学考研的严峻挑战,科学的备考策略至关重要。① 理论基础构建首先,扎实掌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基础课程是基石。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区域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如空间经济学、区域经济政策分析等,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② 案例分析与实践结合通过研读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经典案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同时,关注当前区域经济热点,如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群发展等,保持知识的时效性和前瞻性。③ 强化应试技巧熟悉考研题型,进行针对性练习,尤其是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区域经济政策的评价等高频考点。同时,注重时间管理和答题技巧的训练,确保在紧张的考试中能够稳定发挥。
三、考研路上的心态调整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偶尔的挫败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尤为重要。适时放松,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与朋友、家人分享备考过程中的点滴,都是调整心态的有效方式。同时,设定合理目标,分阶段实施计划,避免过度焦虑,保持平和而坚定的心态,方能稳步前行。
四、展望未来:区域经济学的无限可能区域经济学考研,不仅是对个人学术能力的锤炼,更是开启职业生涯新篇章的起点。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区域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从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到国际贸易、环境保护,无一不渗透着区域经济学的智慧。考研成功,意味着你将有机会站在更高的平台上,用专业视角审视世界,为解决区域经济问题贡献力量,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飞跃。
回望来路,区域经济学考研虽是一段艰辛的旅程,但它赋予你的不仅是知识的累积,更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和视野的拓宽。当你站在终点回望,会发现那些挑灯夜读的夜晚、那些反复推敲的问题,都已化作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财富。愿每一位区域经济学的考研学子,都能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最终收获属于自己的辉煌。
区域经济学考研哪个学校比较好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关系协调的应用经济学科。区域经济发展涉及区域资源开发、企业的区位选择和资源的空间资源配置方式、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优化、区域投资环境改善、区域竞争力提高、区域内部政府组织创新、区域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区域经济关系涉及区域分工、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与贸易、区域间竞争、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冲突、区域经济政策与区域经济调控等方面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区域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适合在政府部门、大型企业规划部门、咨询机构、房地产行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领域,从事区域经济规划与管理、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资本运营、城市规划管理、房地产投资与营销、教学科研等高层次经济决策与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
产业经济学实用,就业前景好,产业经济学在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大背景下即便走向世界也有说服力 。
2010区域经济学专业排名 排名校名
1 南开大学
2 中国人民大学
3 兰州大学
4 上海财经大学
5 东北师范大学
6 厦门大学
7 北京大学
8 复旦大学
9 暨南大学
1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1 吉林大学
12 东北财经大学
13 河南大学
14 中央财经大学
15 西南财经大学
重庆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各位学弟学妹好,今天很高兴能跟大家进行考研经验分享,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个人情况。我报考的是重庆大学的804专业,学硕,考的科目是政治,英语一,数三,专业课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我正式开始复习是去年9月初,算下来共计复习100天,每天复习8小时。虽然复习时间短,但是我的复习是高效率的,这得力于在假期期间我做的一些准备工作:
第一,先了解考研的具体流程,特别是时间点,预报名的时间还有正式报名的时间。一般每年的7,8月份,各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网会公布一些大纲和招生简章公告,大家可以随时关注,看拟招录多少人,大家也可以去官网看去年的录取情况,录取人数和分数,还有复试线都会有,到9月中下旬就可以预报名,10月中旬正式报名,考试前一周打印准考证。去年是12月26号考试,今年2月中下旬就可以查成绩了,3月初出国家线,3月17日重庆大学出复试细则,3月29日进行复试,3月31出复试成绩。
第二,关于专硕和学硕的选择,按自己的个人情况,如果是比较喜欢学术研究方面的就选择学硕,如果是比较偏重工作的,就选专硕,这两个的培养目标不同,学硕偏向理论型人才,专硕偏向培养实践型人才,难度也不一样,学硕的初试难度大一些,(初试要考四门,但复试的话每个学校不一样,像重庆大学今年是线上,四本书考三本,明年就可能是线下,8本书考5本)专硕的复试难度大一些,还有就是学硕可以继续读博,专硕就不能。
第三,专业选择,首先选专业你应该得自己喜欢,或许当时高考的时候,没能去自己喜欢的专业,又或者是在本科的学习期间,你发现自己好像在喜欢的那门课上精力充沛,听的很投入,那么现在有机会,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更深入的学习,那就去做,不要觉得跨考很难,找准自己的目标,坚持努力就可以,当然选择与自己本科不一样的专业也是有风险的,会比较辛苦,要学很多知识,所以专业要选喜欢的,学起来才不会觉得枯燥。专业选择完以后,基本上你要考的科目就确定了,但是各个学校专业课都不太一样,如果能尽快确定学校,就可以早点准备,如果打算按自己的复习情况来择校的话,也不要太晚,我是9月底才确定的学校,但是在之前我已经了解过专业课考的是什么,我们要考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门课都学过,所以我9月才开始复习。如果大家选择有基础的专业,已经学过的专业,学起来稍微轻松些。
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第四,每个科目应该复习哪些书,因为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资料书和网课,你要选择适合你自己的,根据自己的基础来选择自己应该要从什么阶段开始,比如说基础班,进阶班,然后是强化班,冲刺班等。拿数学来说吧,习题也很多,1000题,660道基础题,330道强化题,太多了,建议大家就跟着一个老师学。
第五,时间规划,有一个好的时间规划才是真的事半功倍,特别是你们现在大三下学期,课特别多,有的同学还有辅修,有自己的时间规划就能挤出很多时间学习,积少成多,10分钟也能背很多单词,做一两道数学题,先把自己该做的做完,该上的课上了,该完成的作业完成,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考研是很重要,但是不完成本科的学业,你也没有办法去读研究生。我自己喜欢做计划,每天要完成什么任务,一周应该背多少个单元的词汇,做多少数学题,一是方便记录自己的学习进度,二是看着满满当当的学习情况,觉得学习起来就有动力了。
基本上在家的时候我就把这些确定好了,然后回学校就开始正式复习,我就主要讲讲每门科目我都是怎么复习的吧。
政治看徐老师,用《核心考岸》这本书,听一个单元的课就做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然后11月份开始背《背诵笔记》,做肖秀荣老师的《冲刺8套卷》的选择题,最后一个月就背的《考前必背20题》,和肖秀荣老师的《冲刺4套卷》。
英语就是背《恋恋有词》,背了一遍,然后精做考研真题,从2000年到2020年。
数学看《李永乐复习全书》,书看了两遍,边看边记笔记,然后看视频又整理了一遍笔记,最后40天,把这个200多页的笔记整理成了20多页,然后开始做近十年真题,每做完一张卷子,就批改,然后改错,把相应的知识点再巩固一遍,考前做了一套模拟题。
数学复习我基本全程跟着宇哥的复习课进行复习,比较省心,教材也是配套买的,后期补充了各种考前模拟题和冲刺题,补充知识点和做题方法。不过每个老师都各有特点,有的老师也跟什么汤家凤,于炳森,李永乐之类的。不过劝大家一定不要相信小众的牛鬼蛇神,比较坑人!
1)参考书目:
张宇高等数学三十讲、十八讲、张宇概率论九讲、
张宇真题、
各种考前模拟题、冲刺题。
2)备考过程:
3-6月:第一遍基础。基础阶段就是《张宇基础30讲》,
跟着视频过然后笔记本上做笔记(一般是一些总结性的知识点),这个工作建议前期做好!搭好框架最重要。这个时候除了完成课后习题还可以配套做张宇的《1000 题》。(这个习题基础阶段可以开始做a,b组)
6-9月:第二遍强化。强化阶段用张宇的18+9+9讲,也是跟着视频过了一遍,其实建议强化部分重点看或者提早开始,因为基础班的知识真是少了很多!除非你在本科阶段并没有怎么好好学数学,可以从基础班打好基础。这个阶段张宇的《1000题》
a、b组没做完的继续做完,c组题可以适当做起来,工作量其实还是很大的,我也会看一些重点章节的习题讲解视频。这时候数学得要加大强度,我一般安排了整个早上8:30到12点,建议匹配好考研的时间,中午留足够时间休息。(我用的是老版本的分了abc组的1000题)
注:强化阶段得做好错题总结并且定时复习;习题一定要动手算切忌眼高手低;草稿纸养成规划使用的习惯,因为考试是一张一张地拿;不懂的习题要当天就解决不然之后会遗忘;张宇1000题C组有些题十分靠技巧,可以适当放掉。
9-11月:第三遍真题与模拟。这个阶段首要任务就是用真题进行模拟。目的是串联前后知识点以及模拟考场做题的感觉。我一开始是用05年-09年的真题(这几年真题的题目结构还是老版的)进行知识点串联,不卡时间做,熟悉真题的解题感觉,错题还是继续总结起来。之后做 10年-20年的真题,这时候得卡时间做,2.5h左右完成一份,然后一定要检查检查检查!自己准备好草稿纸和答题纸,用早上的时间模拟数学考试,真题数量有限所以得好好用起来做完后自己计算好分数,做好错题总结和试卷总结。21年改了题型,这一年重点拿来模拟,保证熟悉整个做题的时间分配。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做第二轮真题(我时间不太够了所以第二轮基本上是过的错题,没有做整套)
11 月到考前:模拟题和冲刺题以及知识巩固。因为改了题型和分值,所以做模拟题变得重要了,基于真题已经通透的基础上就可以着手做模拟题。模拟题可以选做李林、张宇8套、合工大、李永乐等等,我当时基本都有做了,觉得李林出得比较像真题,李永乐比较重计算,张宇和合工大的就偏难一点,但思路都值得借鉴。选做1-2种模拟题和冲刺题即可。另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进行知识框架的巩固,这时候就用到基础阶段的 那些总结性的笔记,当然在复习过程中是不断完善的。另外若还有时间可以再看看错题,就可以去考试了。考试那天一定要放轻松啊!把该拿的分拿到就是胜利~我当时就和一个大题较上劲了,不但没做出来而且没有时间检查,白白丢掉了简单题的分。
专业课就是看书,看苏素的《微观经济学》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的《宏观经济学》,总结知识点成思维导图,做真题,先把简单的知识点牢牢记住,剩下的时间再攻克难点。重庆大学的专业课前几年都是15个选择题,每个3分,4个简答题,每个10分,3个计算题,每个15分,1个分析题,20分,去年题型改了,变成7个简答题,一个10分,3个计算题,一个20分,1个分析题,20分;
从内容上看,更专注于基础知识点,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没有涉及,计算题很简单,和前几年的,分析题是前两点的热点,具体也就是考供求平衡,我自己看了三遍参考书,对知识点要记忆,可以去买机构的真题,做两遍真题,第一遍做了以后,分析每个题考的内容,做错的去复习知识点,第二遍要计时,看做题,做题两遍之间时间上要有半个月间隔,防止对答案的记忆。
复试:
1.复试时间在15分钟,要进行英文自我介绍,回答一个关于管理学的英语问题,回答4个专业课问题,宏微观各两个,回答管理学或者运筹学的问题2个,这两门课在复试前二选一,以及关于国家热点的一个问题
2.英语表达尽量流利,如果听不懂老师说的话要有礼貌的询问老师,可不可以再讲一遍,老师都很好,不会问的很难,问题很开放,只要说出来就行
3.专业课的问题就是书上的基本知识点,不会问需要计算的,例如钻石为什么比水贵,基本上问的都是微观的,宏观的当时我没有被问到,管理学的问题例如,请举一个古代的管理大师,简述其作用以及对现在的企业生产管理有什么影响
4.热点话题是关于我国的新发展格局以及对现在经济有什么影响
5.重点要关注基础知识,在复试之前我重新看了一遍专业书,以及复习了当时政治考点,复试时不要只说一句,要拓展一点内容,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不要随便乱说,尽量有条理一点,语速不要太快,稍微慢一点,吐字清晰会显得自己比较自信
我觉得学会总结、发问和联系是能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三个方法。当你们学会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整理笔记,以图或者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内容再现,把10页的笔记浓缩成一页的时候,你们就是学会了总结,效率就会变高;当你们可以在对一个问题进行提问,重点关注这个东西为什么是这样,而不仅仅关注这个问题是这样的时候,你们就学会了把握学习的本质,这就是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当有不同的问题时,你都有能力去解决,因为你掌握了发问的技巧;当你们可以对不同的知识点之间搭建起桥梁,找到区别与联系,那就是你可以融会贯通知识,把知识学活,把书本二维的知识学成三维立体的知识网,那么你们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之前重庆大学802是分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21年考研改成了理论经济学,然后分方向进行招生,但考察的内容没有变化,不知道22考研会不会变,要记得关注学校的招生简章。我觉得21年重大802专业课把简答题换成了选择题,整体上来说难度稍微有些下降,名词解释答的时候需要进行扩展,计算题也比较常规,不过最后一个29分的论述题还是有一些难度的,考察考生都知识运用的灵活程度。
最后复习的过程就是那种不断否定自我,觉得自己肯定考不上了,然后又不断想明白,调节好自己情绪的过程,只要自己能缓解好情绪,多和同学、老师沟通,不要觉得考研就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觉得考不上人生就无望了,每条路最终都是要走向社会的,只不过走的轻松与否。考研是很痛苦,每天三点一线,但熬过去了就觉得什么都不怕了,就像大家觉得写论文很痛苦,什么都不会,等把论文写完,才发现,原来也没有那么难,我们都只是在害怕还没有到来的事情,因为难以把控,既然把控不了,就不要为了还没有到来的事情烦恼。希望大家无论是考研还是找工作都能坚持下去,坚持才有机会成功,大家加油吧。